欢迎光临地理与国土工程学院,现在是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 正文
行走阶梯边缘 感悟地理之美 ——我校地理与国土工程学院师生参与西南地理联合实习
时间:2025-07-28 10:28

2025711日至24日,以“行走在阶梯边缘”为主题的西南地区高校地理学野外联合实习顺利开展。玉溪师范学院地理与国土工程学院师生共8人参与其中,与来自西南大学、香港大学等19所高校的百余名师生一道,沿中国地势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跨越四川盆地、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在实地考察中深化专业认知,践行地理学实践育人理念。

本次实习线路因贯穿地势阶梯过渡带得名,玉溪师范学院师生全程以专业视角参与考察。首站重庆,师生们走访重庆市规划馆,探讨重庆市的发展规划过程与现状;在弹子石老街、磁器口古镇等地,聚焦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建筑风貌与产业转型,结合城乡规划专业知识探讨地域文化保护路径。

自然地貌考察中,玉溪师院师生表现积极。在金佛山未开发溶洞,他们细致观察古地下河床遗迹,结合地质学知识理解沉积物年代推断方法;在海螺沟冰川考察时,师生们重点记录冰裂隙、侧碛垄等特征,就全球变暖对冰川退缩的影响展开小组讨论,将课堂所学的“气候变化与地貌演化”理论与实地现象对应分析。

人文探索也同样精彩。成都宽窄巷子的历史风貌保护、泸定桥的红色记忆、磨西古镇的转型发展,让同学们体会到地理环境与人文变迁的深度关联。在西昌,邛海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成果与干旱河谷的治理实践,展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路径。

721日,西南地区及内地与港澳大学生进入云南段实习。先考察元谋物茂土林与金沙江龙街渡,聚焦土林成因、物质组成及金沙江阶地演化。师生在多位老师讲解下,了解土林形成、泥石流防治等知识,对比分析地貌与沉积物特征,探寻金沙江地理意义及龙街渡历史。酷暑难挡热情,此次考察深化了地貌认知,让师生掌握了野外考察方法。抵达玉溪新平戛洒镇后,师生们深入平寨村,考察花腰傣传统“三层土”制陶工艺,解析民族文化与当地土壤特性的关联,并在花腰傣文化传习馆中,从人文地理学角度解读服饰文化中的族群记忆与地域标识。

723日,联合实习队考察元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研究站,实地了解当地从传统种植转型特色农业、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师生们在钟荣华老师讲解下认识了干热河谷生态特性及戛洒镇产业转型模式,考察了生态修复试验地与监测站;普军伟老师介绍了产业转型在土地增值、就业保障、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效。此次实习深化了学生对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的理解。

724日,总结交流会在云南大学举行,各小组分享调研成果,75名同学获单项奖,为此次研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此次实习中,玉溪师范学院师生不仅以专业素养完成考察任务,更通过对云南本土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深入解读,为跨校学术交流注入地方特色视角,彰显了学校在地理实践教学与区域研究中的积极探索。